时间:2015-12-11 15:16:00来源:浙江商务 点击:0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进口贸易取得了较大进展,进口额从1991年的不到10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930.3亿美元的峰值,增加了近百倍。但近几年来,在出口额保持较高速度增长的同时,进口额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进口额和出口额呈现出差距不断拉大的剪刀差现象。在此背景下,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对策,推动浙江省进口与出口协调发展。
从进口市场看,亚太地区是浙江省进口的主要来源地,台湾、日本、美国、韩国、澳大利亚长期位居浙江省进口的前5位。2015年上半年,占浙江省进口额78.2%的20个国家(地区)有14个分布在亚太地区。
从进口商品看,2015年上半年,20大类原材料资源性商品和机电产品分别进口166.4亿美元和61.5亿美元,占全省进口的比重分别为47.4%和17.5%。
从进口主体看,2015年上半年,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进口额的占全省进口比重分别为48.4%、40.9%、10.8%,民营企业成为进口的经营主体。
从贸易方式看,2015年上半年,一般贸易进口占全省进口的比重达到73.2%,加工贸易进口仅占全省进口的16.4%,其他贸易方式进口占10.4%。
近年来,浙江省进口额呈“倒V”型态势,在2011年达到历史高点后,近几年来出现了连续下降的趋势,进口增速也由正转负。
30多年来,相比出口贸易规模,浙江进口贸易规模较小,历年来进口额几乎都不到出口额的一半。1986年到2014年,浙江的贸易顺差从8.9亿美元增加到1915.6亿美元,增长了215倍,2014年浙江贸易顺差相当于全国贸易顺差的50%,贸易顺差居全国第二位。2005-2014年,浙江省进口与出口的比例(进口/出口)保持在0.3-0.4之间,远低于全国0.78-0.92的平均值。
与浙江省产业结构密切相关
与沿海省市相比,浙江省进口贸易相对滞后与浙江产业发展特点和产业结构密切相关。
一是小微企业众多,自我进口能力弱。
二是利用外资相对滞后,外商投资企业进口少。
三是加工贸易比重较低,加工贸易进口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