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12-11 09:30:52来源:未知 点击:0
2015年新变化
2015年会怎么样呢?我们认为2015年会使中国经济步入新阶段,我们认为它是重要经济“新常态”的攻坚期,很艰难,很关键,很重要,同时也是我们下一个阶段经济增长构建的一个核心点。我们发现2014年的逻辑将延伸,第一就是四大“新常态”的典型特征会延续,GDP增速回落,但CPI总体平稳。第二就是GDP下滑,但新增就业还可以。第三就是结构性参数持续变化,第四个后遗症不能马上解决,系统性风险依然偏高。
大家可以看到,这是预测的数据,大致和“新常态”的延续的特征差不多。同时我们还会看到4大因素还会持续乏力,并可能上新台阶。
第一,2015年所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将是2014年难以比拟的,以财税体制改革,金融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为核心内容的经济体制改革将成为2015年按照改革领导小组规定的时间表全面展开,这将对传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模式带来实质性的重构和深化。
第二,房地产政策常态化之后的调整幅度可能要大于2014年,对投资和消费的冲击力度也要大于2014年。
第三,工业低迷和制造业萧条的持续产生的负面效应可能会大幅度扩散,第三产业的景气状况可能难以维持。
第四,部分地方政府债务和部分企业的债务已经在2014年步入难以维系的临界点,2015年部分企业的倒闭以及部分地方政府财务困局将成为必然。
第五,GDP增速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已经步入到一个变异区,随着服务业,建筑业等行业景气的下滑和部分企业全面步入污损点,现有的就业质量的恶化可能将转化为规模性的失业。
第六,宏观调整政策空间依然存在,但与大改革和大调整之间的冲突,使宏观经济政策难以寻找难以兼容的新政策工具和传导路径。
2015年很多参数有可能潮预期,大幅度的变化,我们见怪不怪,“新常态”提出就是变化是常态,转型是常态,不变才是怪现象。
2015年挑战
挑战1,由于工业萧条的进一步扩张,流动性回收的持续以及去杠杆与去产能的全面实施,中国第三产业难以维持持续景气的状态,2015年第三产业疲软很可能出现。
挑战2,在持续价格下滑,成本上升以及去杠杆的作用下,部分企业的经营状况将面临突变的可能。我们从利润率的角度看,目前工业企业利润率5.92%,跟08年的时候还低,也就是说企业盈利能力比08年09年还要差的时候,如果折算持续下去可能的状况就比较多了,这是我们要看到的。第二个目前的亏损面在提升。第三,如果考虑到企业的结构,相当数量的小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将面临全面经营困难,甚至倒闭的冲击。
挑战3,在债务率持续上扬,利率水平高居不下以及国家收紧资金面等因素的作用下,借新还旧的信贷投资驱动模式,必然出现拐点,一些金融参数波动幅度的加剧,甚至局部区域风险出现变异将是常态。
挑战4,实业数据会发生一些变异。
挑战5,在内外需疲软的作用下,通缩压力也可能全面上扬。我们一定要看到,通缩的产生的后果,比我们通胀的状况还要恶劣,这是我们一定要防止的。输入性通缩,PPI萧条已经出现,明年的粮食价格要下降。同时我们会看到,房地产价格在服务类价格中起到风向标的作用,房地产价格降了很多服务类的价格也会降,明年我们认为房地产价格下降已经是大概率。
挑战6,房地产调整虽然不存在崩溃性下滑的可能性,但局部区域和市场结构出现较为激烈的调整依然是大概率事件。同时明年调整是必然的,原因第一个就是库存太高,第二个就是不同类型的企业库存差异较大。同时,目前的库存按目前的消化,可能要消化两年左右。同时,市场供求已经发生逆转。另外政府对房地产政策的态度发生了一些变化。所以我们认为调整是必然,特别是结构性调整。
应对挑战
我们对于前面六大挑战,很重要的一个,我们应对这些挑战就有不同的政策,特别是在这些政策里面有不同的偏好,这个政策偏好是我们关注度很大一方面,我们认为明年最大的挑战和不确定性,来自于政府在大改革,大调整,与稳增长之间的权衡。我们对这里面做了几种假设。
1,均衡取向(即常态情形),假定政府在促改革,调结构与稳增长之间保持较为平均的权衡,一方面保持现有改革与结构调整的力度和速度;另一方面使微刺激拆台化,以确保就业底线不被触及。其参数的假设如下,1),财政赤字率为2.3%;2),M2增速保持在12.5%左右,社会融资总额增速保持在11.5%左右;3),人民币(6.1249, 0.0014, 0.02%)汇率在加大波动中贬值1%左右。
2,唯增长取向,房地产市场调整只出现轻度周期性调整,政府为了保证增长速度,政府没有进行推进较为激烈的改革,减缓了调整结构的力度,并进行了更为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
3,唯改革取向,房地产调整力度大于2014年,争持坚持大破大立的思想,全面加大改革与调整的力度,强监管,加定向宽松,积极财政政策,宏观经济政策定位进一步延续。
我们如何评价这几种方案,特别是通过我们的模型测算出来,到底这几种方案哪种方案好一点。唯增长取向有几个问题,第一债务率将进一步攀升,杠杆会出现反弹。第二是结构调整将出现明显的放缓。第三个,最担忧的就是房地产市场对它进行过度的支持,反而出现一种逆转,因为如果房地产真正短期调整之后未来又上涨,中国将会以一个大泡沫的破灭,代替一个小泡沫的缓释,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第四个就是汇率调整过渡,导致资本波动较大。还有就是错过目前大改革和大调整的战略机遇期。
唯改革的方案到底怎么样判断,我们就要看看第一就业底线的判断,如果经济增速持续回落较大,特别是跌破7%,我们的利润率在5%左右,很有可能很多的企业就业策略发生重大调整。
收入问题,明年6.9%对应的各个主体收入增速,明年财政的收入可能就在6%左右,居民的增速可能就在7%,这个数据是我们这些数据里最低的数据,所以改革还得靠财政买单,改革还得靠我们老百姓腰包里有钱才能支持它,因此太低的数据可能会导致民众的收入下降太大。第二个导致地方政府财政的不可持续性,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压力,这是我们讲的唯改革取向。
均衡取向,政策定位就是一方面保持现有改革与结构调整的力度和速度,另一方面使微刺激常态化,以确保就业底线不被触及。GDP增速在7.1%到7.2%,就业没有问题,另外一个7.2%的GDP增速,2.5%的CPI,12.5的M2增速,1%的汇率贬值作为目标进行调整宏观经济是比较恰当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最后选择对明年的经济预测在7.2%这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众多假设里,我们选择了这种假设,因为我们认为这种参数是政府官员,政治家最容易接受的,也是货币当局最容易接受的。
我们的结论,我们认为2014年经济相对低迷,“新常态”在持续,四大典型特征在持续,同时出现了四大新因素。2015年我们认为,它会延续2014年的逻辑,“新常态”的四大新因素,但面临六大挑战,政府会采用均衡取向的决策,在波动中取得让大家相对满意的结果。
下一篇:亚洲经济体普遍进入宽松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