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自贸区未来新格局——TPP、RCEP竞相扩员
时间:2014-11-14 11:20:00来源:yinhecms 点击:0
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已落下帷幕,启动亚太自贸区已成现实。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会议的主场期间,跑到美国驻华大使馆关起门来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其他11个成员(也是APEC成员)开闭门会议,加紧推进谈判。中国也邀请了孟加拉国、柬埔寨等非APEC成员的东盟国家高层,在APEC会议期间举行高规格会谈,并且会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立刻飞往缅甸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由东盟十国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包括中国在内,有11个APEC成员。其中新加坡、澳大利亚等6国具有TPP和RCEP双重成员身份。11月11日,南开大学APEC研究中心主任刘晨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TPP和RCEP这两个亚太地区最大的区域安排,谁先完成扩员,谁就基本建成亚太自贸区的雏形,并取得区域的主导地位。
美国主导TPP谈判
北京APEC会议启动了亚太自贸区实质性进程,接下来APEC成员需要花2~3年的时间做亚太自贸区战略性(可行性)研究,得出“亚太自贸区可行”、“各成员政府应从官方层面去推动”的结论后,从程序上,APEC成员可将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交各自国会批准授权,政府才能启动谈判。虽然亚太自贸区真正落实,还需要好几年的时间,但关于其路径猜想,一直都没有偏离过TPP和RCEP。
美国主导着TPP谈判,其中包括APEC12个成员在内,但不包括中国。根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以下简称“国经中心”)《关于TPP问题的研究》,奥巴马政府第二个任期内最重要的经济目标,就是结束TPP谈判,取得国会批准。亚太地区对美国来说非常重要,能为美国奥巴马政府实现出口翻番提供巨大市场潜力。美国商品服务进出口约30%来自亚太地区。根据国经中心报告,作为谈判纪律,TPP谈判人员不能直接与中国接触,直到完成谈判。对现有成员中推荐中国加入TPP谈判的,要求其承担责任。国经中心报告显示,美国通过TPP现有成员创建一个 “内部市场”和供应链。日本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加入之后,TPP内部市场和供应链规模达到27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经济总量近四成,占世界贸易总量近三分之一。然后,美国通过TPP“内部市场”和供应链,实施“去中国化”战略。TPP谈判均不考虑参与谈判国家的发展状况,采取所有参与方“一刀切”接受高标准的原则,试图通过缩小谈判范围以降低谈判难度,先达成小范围协议,然后逐步扩大化,推广到整个APEC21个成员体,最终实现亚太自贸区。
出路在于扩容或融合
当然,TPP并不是实现亚太区域一体化唯一路径。RCEP也是实现亚太区域一体化的路径。RCEP是东盟主导建立的16国统一市场FTA谈判,涵盖17.23万亿美元GDP,约33.5亿人口,成员有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现实上,RCEP与TPP规模匹敌、平行并存。亚太自贸区一直被探讨认为,会在TPP或RCEP的基础上扩容或融合,最后扩成亚太自贸区。不论是TPP还是RCEP作为实现亚太自贸区的路径,大方向有两个,一是扩员: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增加成员,成员增加到十七八个时,亚太自贸区的雏形其实已经就形成了。如果扩员的效果不是很明显,第二个方向就是对接、融合。
对于如何“选边站”,许多亚太国家心态矛盾,一方面希望美国平衡中国快速增长影响力,另一方面希望搭上中国经济飞速发展顺风车,采取 “安全上依赖美国,经济上依赖中国”立场,不愿在美中之间“选边站”,采取既是RCEP谈判国、又是TPP谈判国双重身份。对于新加坡、澳大利亚等6国,既是RCEP成员,又是TPP成员,国经中心认为,这正是建立RCEP和TPP互通互联的基础,“RCEP和TPP本质上是互补的,完全可以相互借鉴。RCEP比TPP更大、有着更实际的基础;而TPP在议题范围、准入门槛、自由化要求等方面明显高于RCEP。”
国经中心尤其建议应该加快推动构建中美FTA,认为加快推动构建中美FTA,不仅可以成为新型大国关系“压舱石”,还可以为中国适时主动加入TPP做好谈判准备。
上一篇:出口企业:警惕终端贸易风险拖累转口贸易
下一篇:经合组织:全球经济分化加剧,多重风险并存